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方法两组入院后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按照常规诊疗流程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针对消化内科的潜在护理风险,采用风险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科室由护士长、专科医生、病区组长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对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工作事件,评估消化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①部分护士专业知识缺乏,对危急情况、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差。②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为降低工作强度而随意简化操作流程。③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不够,不能及时预见危险,以及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④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态度冷漠。针对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对全科护士进行为期一周的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安全与质量并重”的理念[2],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士熟悉、掌握护理计划以及各项管理措施。(2)风险管理。①加强培训:教育护理人员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护理知识,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常用药物等相关知识。日常工作中形成工作资历老的护理人员带领年轻的护理人员,对科室护理操作技能进行抽查考核,尤其是新护士和新设备投入使用时,让大家在考试和比赛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能力。加强对危急重症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消化道危急重症警惕性。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发现疑难病例时组织查房并进行讨论[3]。②完善制度:完善科室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护理操作流程汇编成册,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事。制定弹性排班的管理制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制定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年终将护士在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③强化健康宣教:制定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宣传手册,根据手册内容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医学知识,包括诱因、临床表现、常用药物、预后、不当饮食方式、精神紧张及吸烟等因素与疾病关系。加强常用药物使用的宣教,包括药物的作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药物不良反应,征求其用药意见,并向患者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消化道保健方法。④提高沟通技巧:鼓励护理人员加强自身修养,言行举止要端庄,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把患者和家属放在首位,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通过组织沟通能力研讨会[4],掌握沟通技巧,多采用抚触、手势、口形、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非语言形式进行沟通。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改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文明礼貌,语言亲切,多关心、理解患者,对于一些治疗方案等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比较重要的通知要进行相关记录。

1.2效应指标与评价标准(1)护理不安全事件: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危重疾病监护不周、药品应用错误、病情观察不详以及意外坠床和跌伤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2)护理质量:包括护理的熟练程度、护士的责任心、沟通能力、主动服务性、应急能力和护理书写的规范性六个方面的内容,均采取百分制,让患者根据护士的表现进行打分。(3)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该问卷共包括住院环境、健康教育、治疗性操作、心理护理和服务态度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于出院前1天进行填写,采用无记名的方式。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录入与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患者认可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观察不详、药物应用错误、意外坠床和跌倒等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护士的沟通能力、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护理责任心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治疗性操作、礼仪服务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优良、充满专业技术性的工作。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患者是否能够康复出院和医院的信誉。近年来,随着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在诊疗活动中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会给护理人员和医院带来经济及法律方面的风险。临床护理的质量与组织管理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管理能力在21世纪被誉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在消化内科这样特殊的医疗环境中,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护理管理对于提高护理水平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护理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进行预见、发现和评价,并寻找其对策的管理科学。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的管理者将风险管理引入医院管理中,在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认为,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身体和经济方面的损失,最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覃文娴对584例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发现,护理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显著性的下降。本研究观察发现,对消化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认可度,且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管理(P<0.05)。这主要是由于风险管理的实施,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护理技能,能及时发现和评价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服务能力,从上至下、由点到面地全面覆盖了护理过程中可能的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积极、科学的管理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同时,加强护患沟通,也可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并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7.57±3.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1.39±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39.81±2.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1.21±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结论: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比较理想,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优质护理措施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

消化内科;优质护理;心理状态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护理学科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在优质护理中,要求将人本思想作为主要的工作理念[1],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有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优质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进行介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中,患者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44.8±6.5)岁,男性14例,女性7例,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11例,肝硬化患者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2例。对照组中,患者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45.1±6.3)岁,男性13例,女性8例,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10例,肝硬化患者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本组患者进行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基础护理。将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作为基础护理的目标,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以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人性化与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例如,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给予相应的饮食护理与体位护理[2]。在基础护理中,还应包含对患者病房定时进行巡视,巡视的过程中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与年轻护理人员一同进行,帮助年轻护理人员迅速成长。在病房环境方面,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病房室内湿度控制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3],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

(2)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以后,由于受到病情、经济、治疗等不同方面原因的影响,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躁、悲观、低落等不良情绪,也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导致治疗的效果无法到预期。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相关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患者,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关怀,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应该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出现悲观情绪的原因进行询问,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能够积极的接受并配合治疗,实现对病情控制或治愈的目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3)饮食护理。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说,在饮食方面应该格外注意,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要求患者合理膳食,多食用容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对消化道刺激过大,导致病情的加重。在这一方便,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

(4)健康教育护理。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也是优质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含护理人员要及时将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或注意事项告诉给患者及其家属,例如常见疾病的一些症状,治疗后容易出现哪些并发症等。患者在治愈出院以后,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定时服药,不可随意对服药时间和服用量进行改变,禁止随意用药。此外,还要叮嘱患者药物保存时,要防热、防潮、避光,在低温环境下保存药物。

1.3观察指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打分评价[4]。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1.4统计学分析: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分别进行SAS、S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显示,护理之前两组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以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的评分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与护理后SAS与SDS评分对比,观察组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对比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7.14%,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对于消化内科来说,采用优质护理措施主要是将患者作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服务,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最终实现患者满意、安全、优质的服务目的[5]。对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通过创新护理模式、制定护理机制、重视临床护理实践实现病人和家属满意、医生和护士满意、社会和政府满意的目标。在优质护理模式下,要求改革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合理分工,制定整体护理模式,保证患者护理的质量,护理工作要由护理人员操作,包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记录、反馈医生等,体现护理的价值。对于优质护理服务而言,要建立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将护理绩效与职称晋升、评优、薪酬等挂钩,切实做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在护理工作中还要建立护理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机制,与整体责任制护理适应,要将护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措施。消化内科患者通常病情发展比较快,而且发病比较急,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职业技能与责任心,用优质的服务面对该项工作的挑战,对消化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结合的优质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治疗的信心得到提升,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治疗的效果得到实现。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表现上来看,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9.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措施用于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作用显著,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因此优质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中,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笪继东.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强化护理责任制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01(25):256-257.

[2]徐凤丽.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04):469-470.

[3]李琳.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07(15):815-816.

[4]黎蓉.观察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优质护理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15):1317-1318.

[5]金卫宏.优质护理服务在综合内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272-273.

作者:陈会群 单位:武定县人民医院内科

第二篇: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利用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有50名消化内科患者。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实施一般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优质化护理。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的比较可知,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84.2%,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6.8%,其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照组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十分明显的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消化内科内实施优质的护理可以切实有效地推动患者的恢复,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消化内科;护理管理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持续深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医疗机构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优质护理[1]。这对促进医疗单位升级转型,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声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住院患者,年龄18~69岁,其中男45例,女55例。在患病表现方面,肝硬化21例,消化性溃疡19例,上消化道出血22例,胃溃疡16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消化道溃疡22例。对10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消化内科患者基本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验方法对于对照组内的50例患者,本医疗机构对其给予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具体来说,常规护理的主要包括药物与行为护理,针对消化内科手术患者切口容易产生感染的问题,本医疗单位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其实施了抗感染治疗,从而规避病人受到感染而危及身体[2]。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向患者传授简单的康复呼吸办法以及休息体温等内容,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在日常住院生活中的伤痛。对于难以忍受疼痛的病人,可根据医嘱服药一定的止痛药物。

1.2.2观察组实验方法对于观察组内的50例患者,本医疗机构则在实施一般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饮食优质护理方面:本单位对观察组内消化内科疾病病人进行饮食方面的调控,对病人恢复身体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具体来说,手术治疗后2d内食用流,2d后结合病人身体的康复情况,可按“流质-半流质-普食”循序渐进的改变饮食。与此同时,严禁患者食用油腻、辛辣的食品,鼓励清淡饮食,以免加重患者术后病情,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其二,在心理优质护理方面:当病人入病房住院后,护理工作者将医疗机构的具体布局及时告知病人,尽可能的减少病人的恐惧感。与此同时,医疗机构为病人布置干净整洁的病房,可播放舒缓音乐,平和病人的心情。护理工作者与病人要进行积极交流,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观察,从而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疏导。更为重要的是,护理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微笑,态度和蔼,尽可能的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压力与不适感,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最后,实施优质护理,还要尽可能的丰富护理内涵,在患者住院期间,在病房外侧设立患者反馈信箱,及时的了解病人的实际需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要尽可能的去解决。此外,消化内科也要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会,增强其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舒适的服务。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84.2%,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6.8%;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5.7%两组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推进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病人的自我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不断增强,对医护工作者的护理水平及服务态度要求更高,护理趋向于方便性、及时性及高效率[3]。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繁琐、耗时,医护工作者在日常护理中若不能掌握熟练的护理技巧,易出现工作失误,从而引起护患纠纷。为有效规避医患纠纷,树立良好的医护形象。优质护理将病人作为护理的中心,以满足病人的要求作为护理主要准则,旨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对病人进行优质护理时,在科室走廊内设立意见箱,采纳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与建议,在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完善护理设施与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说明,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有助于提高医疗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声誉,值得其他单位的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梅红.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3,6:936-937.

[2]梁亚平.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63-3264.

[3]黄颖.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0:224-225.

作者:黄芳 单位:百色市乐业县人民医院

第三篇: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摘要

目的:本文探讨了消化内科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诊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8例满意,满意率为96%,高于对照组(60%,P<0.05);观察组平均出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康复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管理中应用优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对患者治疗的的康复率,值得在消化内科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消化内科;护理效果

消化内科作为医院的主要科室,具有患者人数多,患病种类复杂多样,病情转化快的特点,因病情原因患者极易产生面情绪,这些都有可能引发医患纠纷,阻碍临床疗效。常规的护理方式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护理工作的难度逐渐增加。为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现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应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拉近医患距离,可有效增加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消化内科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入选患者均符合消化内科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有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0.5~68.8岁,平均(45.9±4.2)岁,病程1~10d,平均(2.2±1.1)d,其中消化性溃疡12例,上消化道出血16例,肝硬化1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5例,胃溃疡7例;对照组有50例,年龄22.4~70.4岁,平均(44.8±4.4)岁,病程1~9.5d,平均(2.4±1.2)d,其中消化性溃疡11例,上消化道出血15例,肝硬化1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6例,胃溃疡8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都给予相同程度的针对性治疗及检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病情、心理、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耐心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沟通,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其情绪波动[1]。帮助患者分析指导面临的问题,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负面情绪对治疗的影响。

1.2.2饮食护理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科学食谱,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以流食为主,如牛奶、豆浆、汤类,等易于吸收的营养饮食,让患者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保证患者拥有较好体力和身体条件。

1.2.3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对于身体情况允许的患者,指导其做适当运动,以增强患者体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护理效果标准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护理规范标准制定的考察标准,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90分为非常满意;总分≥80为满意;总分≥70为基本满意;总分≤70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35例非常满意,10例满意,3例基本满意,满意率为96%,高于对照组(80%,P<0.05)。

2.2两组患者康复率及出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康复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平均出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3.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的身体、心理压力激增,环境污染加剧,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患消化内科疾病人数逐渐增多[2]。面临科室患者人数多,患病种类复杂多样,病情转化快,医患纠纷增加的问题,除了要在临床上准确治疗患者疾病外,在后期护理中如何增加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避免医患纠纷成为消化内科管理的新课题。传统的护理方式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显露出了诸多问题,无法很好承担当今医疗环境下的护理责任[3-6]。采取优质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多的从患者角度出发,增进医患距离,改善患者心理身体存在的各种问题,为解决护理中存在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满意率为96%,高于对照组(60%)(P<0.05);平均出院时间和康复率都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收到了显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真霞.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时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2(17):112.

[2]李加莎,染攻,金茜,等.浅谈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的应用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211-212.

[3]赵婷,李文碧,何晓莉.护士和家属对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34-135.

[4]张洪君,杨美玲,苏春燕,等.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2-23.

[5]姜金霞,彭幼清,陈丽萍.住院病人护理服务需求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8):2214-2217.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结果观察组很满意40例(85.1%),一般满意6例(12.8%),不满意1例(2.1%),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很满意5例(10.6%),一般满意34例(72.3%),不满意8例(17.1%),总有效率为1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当前,我国的临床护理存在较多的问题,由此导致我国护患矛盾严重,消化内科护理中护理问题更甚。对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对改善护患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和服务态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要求表现为方便性、及时性,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更是如此,医护人员如果没有熟练掌握护理技巧,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而引起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以便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这是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优质的护理就以这个理念作为核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护理准则,旨在提高护理效果。在病房走廊设置意见反馈箱,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帮助自己不断的改进护理方式,提高护理水平。优质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心理、药物进行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还能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工作的满意度,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优质护理的实施还使护理人员树立了对病人对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对工作的价值认识,还获得了在工作上的成就感。在实施责任包干制和绩效考核制之后,明显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尤其是年轻护理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在高级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给予病人护理之后,不断的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主动的为病人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优质护理还能提升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医院要在当前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并且不断的强调提高护理质量,并采取各种措施,深入践行优质服务。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护理本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其一,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教学内容繁多、学时紧、教学进度快,整堂课呈现“满堂灌”的特点,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时间少,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意识。其二,由于教学手段和方法较少,缺乏大量生动、易于理解的动态音像资料、直观性差,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呆板,影响学习效果。其三,因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经费不足等,教学活动多在教室内完成,没有条件让学生时时到医院见习进行实景教学,学生没有临床护理经验,又要接受本门课程要求的临床实践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3],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心理。如此种种,均有碍于学生临床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其进入临床后动手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足,不善与人沟通,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紧张,“高分低能”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教学模式,来改善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势在必行。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包含“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基于此,笔者所在教研室尝试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见图1)于内科疾病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力图还原临床真实场景,以培养和提高护生的创新思维和协作学习能力。本文将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设计教学内容。

(一)分析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明确学习主题及要求。“消化系统疾病”教学目标的确定分两步完成。1.分析整章课程的教学目标。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护理学的重点章节,其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体系。学习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临床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实践操作,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准确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意识。2.确定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以上述目标为基础,我们对整章课程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将其分为两大不同的教学单元,即消化系统概述和消化系统各论。在教学中进一步梳理出各单元所涵盖的知识点和具体目标。消化系统概述是整章的总述,介绍了本系统的常见症状与体征。消化系统各论是整章的主体,主要阐述临床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的护理。根据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通过分析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恶心与呕吐、吞咽困难、腹痛、腹泻与便秘、呕血与黑便、黄疸等的定义、病因、临床特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掌握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的病因及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及抢救配合原则、常用药物及疗效观察、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2)技能目标———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制订一套完整的护理计划及保健方案。

(二)创设临床情境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环境的设定,而情境创设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让其身临其境。在实际教学中,紧扣教学目的,或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与疾病相关的案例,或以角色扮演,或应用现代技术将呆板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直观、形象的声音、图片及动画,或组织学生亲临病床等方式,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的临床护理情境,激发有效联想,提高学习兴趣,使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发现和同化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一节时,教师采编医院临床资料进行一定修饰后作为授课案例,应用多媒体形式导入课堂,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铺垫。针对所创情境,教师提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你认为患者是肝硬化,依据是什么”、“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该患者应如何护理”等作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主题,以达到学习任务的呈现。

(三)自主学习与协作会话自主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学生协作会话的基础。在面对学习主题时,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信息资料,甄别当前拟解决的问题,经过逻辑推理,初步形成假设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在自主学习设计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其自主分析探索,同时给予适时的提炼和概括,以帮助学生依据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在“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一节,教师以案例为模板提出问题,呈现出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书籍、文字资料、音像资料、CAI及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自主阅读、思考、调查访问,收集与本学习主题有关的信息,进而对肝硬化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获取、问题的分析确有困难,教师应予以适当帮助。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重心,可以是师生间的合作,也可是学生间的合作。在教师的组织下,围绕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群体进行探索协商,彼此交流,相互沟通。我们将学生分成5-8人一组,组内成员就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诱因、临床表现、护理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反馈信息、评价,小组内部意见一致后,委派代表演示,进行组间比较、提问、讨论,教师认真倾听每组同学的发言,根据他们的展示及时提出问题并给予引导总结,以进一步完善和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准确判断疾病的能力。

(四)评价学习效果,实现意义建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须兼顾全面、主观与客观的原则,且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故该模式可采取个人自我评价、小组对组内成员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可在题库中随机抽取一些测试题,测试学习效果。相关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小组评价为佳,如评判“对肝硬化腹水病人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配合”效果,在模拟病房,由一位小组成员对模拟病人进行操作,结束后由组内集体讨论评价,教师全程参与纠正总结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形式的赞同情况,由教师设计问卷于课后发放学生调查评判。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深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结语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护士的责任心缺失不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交接换班对接不认真查对医嘱。护士不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护理方法,无法熟练使用各种急救抢救仪器。沟通质量欠佳,无法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识薄弱。由于护理人员严重缺少,很多人往往处于疲惫状态下工作,导致自身预防保护的意识不够强。还有的护理人员性格急躁、粗心大意。也有的是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容易违反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从而增加受伤机会医疗器械风险。

1.2环境风险护理工作突发事件多,压力大,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加之一些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对护理人员的言行产生误解,与护理人员易引起争端,遭到辱骂,因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医护人员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还有的医院由于床位间距小和医疗器械配备不足,使得护士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使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以此医院要完善职业风险管理制度,努力把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护患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如病人静脉注射时没有“一针见血”,病人认为护士技术差,心中不悦产生护患矛盾,同时也会因为患者的不配合而发生针刺事件。特别是手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患者的病情一旦加重,家属往往会迁怒于护士,患者投诉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增强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2内科护理防护危害因素的措施

2.1防护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措施做好急救物品的应用与管理。抢救药品要做到数量定量、根据物品的使用情况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启用前先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能正确操作仪器,防止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工作中要严格管理各种锐器,做到有效预防,做好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预防的自觉性。如果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尽可能的回避跟中辐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量辐射[3]。

2.2防护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措施首先是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掌握化学药品的功效及浓度,取放物品时要戴口罩,眼镜,防止与药品避免直接接触。若不慎将消毒液溅入眼内或皮肤,要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工作中护士应戴手套,防止用手直接接触汞;应保持地面,墙壁保持光洁,医院要对医务人员进行体内汞蓄积量的定期测定。

2.3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操作中尽量减少与患者血液、体液的接触,严格遵守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养成操作后及时洗手的良好习惯,使用速效洗手液可减少疾病和微生物的传播,同时还要加强预防接种,防患于未然。

2.4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首先要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要提高准确率,这样能起到减少自身感染的作用。其次是培养抗压能力。提高自我护理技术,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技能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练就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恰当运用沟通技巧,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防范护理要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充分认识到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3结论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患者本身:①心血管内科疾病自身特征,入住本科室患者病情大多较为严重,倘若某些疾病发病初期就诊不及时,极易出现抢救困难,甚至诱发生命危险,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病症,若救治不及时,则抢救的成功率较难获得保证;②患者期望过高,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康复过程存有过度期望,康复过程中稍有问题则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部分患者难以适应住院环境,治疗过程中情绪起伏较大,加之护理人员对于病情的描述各异,极易导致患者对于护理人员不信任;③遵医性较差,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特征表现缺乏明显性未引起应有重视,未遵医嘱按时服药,擅自离开医院造成病情恶化。

护理方面:①联合用药不当:心血管内科用药涉及面广,药品种类复杂,极易混淆;不同药物使用剂量千差万别,同类药物产地不同,其使用剂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若护理人员在联合用药前未对所用药物进行认真核查与比对,给药时未遵照药物处方剂量,误看剂量等错误给药,可将患者置于危险境地。在静脉给药或推注过程中,滴速不当则可造成心脏负担加剧、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诱发心力衰竭;②护理记录不当:护理记录缺乏真实性,因护理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缺乏遵医性患者擅自离开病房或医院,导致监测记录空白,部分护理人员胡编乱造,导致护理记录丧失真实性;护理记录欠缺完整,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每30min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病情稳定,监测次数可有所减少,护理人员可因工作繁重而疏忽护理记录,造成护理少记或漏记;护理记录缺乏实效性,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病情较为危急,急诊患者较多,大部分急救护理记录为后期补写,可能导致护理记录缺乏实效性。

医院环境方面:①医院缺乏医疗配套设施,治疗技术相对落后,无法准确快速地诊断出病情;②住院环境管理不善,病房内隔音效果欠佳,噪音不利于心血管住院患者康复,病房内陪人多,空气不好等引发住院患者不满;病房清洁消毒不彻底,造成患者院内感染,地面湿滑造成跌倒等不良后果。

2防护措施

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以科室为单位,实行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认真落实医护人员医德规范,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实例,并引以为戒,由院内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各个科室进行拉网式排查,检查业务操作技能等,通过排查及时寻找安全隐患,并迅速整改落实到位。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使护理人员知法守法,做到严于律己,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强化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与护理水平。大力改善医院治疗环境,配备医疗设备,认真落实住院环境的管理规定。增加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疾病知识宣传,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患者遵医性。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心理舒适护理神经内科中的患者存在为数较多的瘫痪患者,在自理能力与语言功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就比较容易出现失望、自卑、恐惧、焦虑、自暴自弃等负面的心理。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温柔、耐心地介绍医院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医生、护士等的情况,尽快让患者适应医院的氛围。对于表达有障碍的患者可以教会其一些基本的手势以表达其需要,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与方法来疏导与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从心理方面给予患者安慰,端着好心态,积极面对治疗,面对疾病。切忌在语言与行为上伤害到患者在自尊心,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心理舒适护理也更应该依据不同的患者而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沟通、交流与措施。比如在对患者进行某些诊疗或者治疗时,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暴露患者的私密部位,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做好遮挡工作,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语言与行动上要多多给予患者鼓励与赞同,关于患者提出的合理的建议应该积极主动地采纳。要了解与掌握患者的情绪与心理,不同的患者其具体的生活情况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多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且同时注意患者出现的情绪变化,护理人员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态度,用微笑的服务、温暖的服务将医院的温暖传递给患者,让患者有种家的感觉,以培养患者对医院、医生及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在治疗过程中更加配合。

1.2社会环境舒适护理人是群居动物,大凡是一个积极健康快乐的人都会希望能与周围的同伴分享自己的情绪,作为患者也会有同样的心理,其实作为患者是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的。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热情充满关爱地对待患者,而且也要帮助患者建立其良好的同病房患者之间、医护工作人员之间以及亲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与患者接触的人的影响,从社会关系方面促进患者乐观心态的养成。

2结果

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其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满意度达98.33%,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8.33%,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科室中患者疾病病因复杂,在疾病治疗的好坏或者成败方面与护理工作有着千丝万缕或者紧密相关的联系,通过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在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帮助,使患者虽然是处于疾病状态但是心态以及情绪等却是积极、向上与乐观的。舒适护理运用与神经内科科室,通过良好的医院环境氛围、舒适的饮食起居以及舒适的心理,以改善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经济消费等。综上所述,通过舒适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有着明显的改变,也有研究表明经过舒适护理的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会比常规护理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而且不仅仅是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舒适护理对于缩短其他神经内科疾病的住院时间也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所以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舒适护理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刘梅艳单位:吉林省脑科医院

第二篇

1资料与方法

1.1评定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由患者及患者家属自行填写。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治疗时间和康复时间较长,其通常需要长期住院,在其患病期间可出现多种强烈生理反应,而患者的主观感受对其治疗及康复均可造成影响。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15.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6.7%,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舒适护理可提高神经内科患者舒适度,获得患者好评。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可充分满足患者需求,并使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愉悦,舒适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值得临床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梅单位: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二科

第三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心血压的监听、测量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差异。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每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多次测量,并对患者的心率、血压情况进行监听。在护理期间要多次的进行巡访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护理人员要时刻了解患者对所用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舒适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护理。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常伴心理疾病。因此,在护理当中,应对患者加以心理辅导。一旦发现患者有失望、焦虑以及自卑等不良心理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让患者及早从负面心理当中解脱出来,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康复治疗。②生理护理。护理当中要保持患者肢体的充分自由,定时更换患者的卧床体位,尽量减少患者因为同一体位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厌烦心理。保持病房及患者床位的干净整洁,定时对病房消毒,减少病菌滋生的几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合理掌握护理力度,尽量减少因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而产生的疼痛感,患者一旦有疼痛的表现,要及时更换护理动作,减轻护理力度;同时,注意患者的生活饮食安全,均衡饮食,保证各种营养的充分摄入,饮食以清淡为主,注意每天蛋白的摄入量,多提供患者蛋、鸡、鱼以及大豆等高蛋白食物。③舒适的环境。舒适的护理环境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让患者得到心理安慰。平时在病房内准备一些笑话、杂志或者多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病房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空气清新、光线适中,以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

1.2评价指标该次数据统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包含3个方面:泌尿系感染、出血感染以及褥疮感染。整个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问卷上分别设置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每组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8,P<0.05)。详见表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24,P<0.05)。

3讨论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内科护理教学涉及大量疾病的临床表现,由于条件限制,教师不能带领学生到医院面对病人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没有接触临床,没有接触个体病人,没有观看到疾病的具体表现,对疾病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只通过单一的课堂讲授,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很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影像形式展示病案,学生观看到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有利于其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内科护理有很多病例的VCD、CD,网络上也有很多教学录像,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并用于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种病案的展示一定要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一般在理论学习后采用效果更好。

2讨论分析,培养临床思维

内科护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医学理论知识,以临床思维方式,科学运用医学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工作。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引入典型病案引导学生分析是培养其临床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完医学理论知识后,教师引入病案,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病案、解答问题;在学生分析病案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把握好分析思路,指导学生抓住病案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病案中所提供的资料,哪些是有意义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这些资料有什么内在联系,与疾病有何关系。学生在初次进行案例分析时,思维比较局限,往往只看到表面的、局部的问题,将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分开来考虑,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指导病案分析时,要注意对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其思维不只停留在对表象的思考上,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层次思考现象下的本质问题,并作出判断,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在病案分析时,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包办,应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反复训练,学生最终会熟悉这种思维方式并用来指导临床工作。这种案例教学不用学生深入临床,把临床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能接触到临床中的工作问题,从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案例回顾,巩固知识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学习内容多、抽象,难记忆,不易掌握,加之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得而知,学生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引入病案分析,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引入病案,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给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挖掘病案中的有效信息和潜在问题。在病案分析过程中,学生不断回顾和运用所学知识,巩固了知识,突破了难点,既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一个真实的病案是复杂多样的,可能涉及多系统多疾病,学生分析病例,首先要消化病案内容,查阅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病例分析过程中消化、理解、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既巩固了知识,也使能力得到了提升。

4结语